6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病理特征分析及分子病理在其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病理特征和分子病理在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安徽省胸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3年12月确诊的63例NTM感染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核酸,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结果 63例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中,31例胞内分枝杆菌(31/63,49.2%)、12例堪萨斯分枝杆菌(12/63,19.0%)、10例脓肿分枝杆菌(10/63,15.9%)、8例鸟分枝杆菌(8/63,12.7%)、1例戈登分枝杆菌(1/63,1.6%)、1例蟾蜍分枝杆菌(1/63,1.6%)。NTM感染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多样,54例表现有坏死(54/63,85.7%),22例表现有肉芽肿(22/63,34.9%)、25例表现有多核巨细胞(25/63,39.7%,)。坏死呈多种形态,其中25例含凝固性坏死(25/63,39.7%),也可见纤维素样、嗜碱性、化脓性坏死。结论 本地区的NTM感染以胞内分枝杆菌感染多见。病理医生可在组织病理形态改变的基础上,结合抗酸染色所呈现的特殊菌体形态,同时参考分子病理技术的检测结果对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疾病做出合理的诊断。
临床肺科杂志
2025年05期
立即查看 >
图书推荐
相关工具书